在每天与设计师和工程师们的合作中,最常被拿出来讨论的问题往往是「好看」还是「实用」。在项目最一开始的资料调查和整理阶段(Survey Phase),大家会分头收集各式各样的相关参考资料,来帮助我们快速理解某个特殊领域的细节。例如制作一个阅读性质的 App,就会从 App Store、Google Play 或其他 App Market 上面寻找相关产品,一边分析自己项目的核心本质、一边从他人制作出来的产品中吸取经验。这时候,最常听到的问题是:「这东西做好丑,怎么会这么多人用?」和「做这么漂亮有什么用?用起来有什么不一样吗?」

设计的本质就是要解决问题,但我们有时候会因为拥有不同的专业,所以被自己的专业挡住双眼,没办法看清整个产品的全貌。在《这就是服务设计思考!》一书中谈论到互动设计时,提出了三个互动设计的要素,分别是实用性(Utility)、使用性(Usability)和愉悦性(Pleasurability)。

实用性

产品是用来帮助用户完成任务,因此在把产品「做漂亮」 之前,我们应该先仔细思考设计本身是否有帮助我们往「目标」迈进。阅读性质的 App 本身就是要帮助用户更方便的阅读博客、新闻、杂志或是其他 RSS,过于华丽的界面常常会影响阅读本身。

用户使用产品的时候,如果没有办法完成他们原本预期要做的事情,是会让人非常烦躁的。因次这个阶段要非常了解用户的需求,尽量把重点放在一到三个简单且核心的功能,尝试帮助用户达到他们原本预设的目标任务。如果用户能够顺利透过产品完成他们本来要做的事,他们会记住这个流程,下次当有相同需求的时候,他们就会想到你的产品。

使用性

如果目的本身已经可以被达成了,接下来就是要考虑如何让他们「更容易」被达成。原本要十个动作才能完成,是不是可以透过流程的修改降低到五个动作以内呢?我的 RSS Reader 追踪了超过 40 个以上的博客,而每个博客对我的重要程度不一样,能不能有个设定权重的功能,让我先看到最重要或最热门的几篇文章呢?

页面上面的按钮是不是都有清楚的提示呢?主要功能容易被用户找到吗?附加的功能呢?会不会太多附加功能反而模糊了产品本身的重点?那么把附加功能收纳整理在界面深处吗?要怎么启动附加功能呢?好的操作界面不能太複杂,同时要兼具学习性与操作容易性,其中又可以牵扯到一致性、提供线索、学习性、预测性和回馈等等,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参考〈互动设计的生命週期与法则〉。

愉悦性

当产品拥有了实用性和使用性之后,愉悦性就跳出来了。愉悦性就是整个产品给你的感觉,用起来顺畅吗?画面的颜色协调吗?整个视觉设计的调性和视觉感受是你喜欢的吗?

当我们已经完成前两个重点时,我们就可以开始费尽心思让产品「完美」,每一个阴影、每一个按钮的细节、界面上的反光、或是平面化设计的配色重点,让整个产品看起来具有一致性。从 App Icon 设计到任何一个元件的一个像素,都会帮助产品给你的用户更多的愉悦感。透过操作的顺畅感受到的快乐、顺利完成任务时的放鬆感、和整个界面设计的美感,都会成为愉悦性的一环。

倒过来说,如果採用 Donald Norman 在「情感设计」中所提出的三个层次:本能的(Visceral)、行为的(Behaviral)、以及反思的(Reflective)。当我们身为用户,在市场上众多的商品中寻找目标时,外观和设计细节往往是属于本能的范围,操作时的使用性则囊括了实用性和使用性,而反思则更微妙的,著重在整体完整性的连结所创造出的愉悦性。

下次在遇到「这东西做好丑,怎么会这么多人用?」这个问题时,可以先检讨一下他是不是顺利帮用户完成任务了?是不是其实操作起来很顺畅,只是缺少了最后的修整。

通常一个产品如果能够顺利帮用户完成目标,那他至少及格了,来到了 60 分的门槛。如果操作起来很顺畅,使用性也很完善,那么可能就可以得到 75 分;而最后的 25 分,就往往是产品决定成败的关键,也就是我们最值得、而且每天都在追求的登峰造极了。

(参考文献:这就是服务设计思考!, 中国生产力中心, 2013;图片来源: Yutaka Tsutano, CC Licensed)

做人要厚道,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: https://www.boxui.com/ued/design-idea/22377.html